爆竹一聲劃破了小漁村的寂靜空氣,也敲響了浦邊活化的鐘聲。昨日是金門縣歷史建築浦邊何氏洋樓修繕暨活化工程的動土儀式,文化局局長許正芳、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金沙鎮鎮長吳有家、金沙鄉代會主席周水土、浦山里里長周家才等來賓都來見證這重要時刻。
浦邊曾是一個臥躺於金門東北隅的小漁村,和許多城市一樣隨著大航海時代來臨而富庶繁華,於民國初年矗立起了一幢幢的洋樓,數量僅次於前水頭、後浦,隨著軍管時期,又逐漸地恢復了昔日的寂靜。
浦邊何氏洋樓為何成龍的祖父何敬宙於南洋經商有成後返浯以僑匯所建,時間約於民國4年至16年間,國軍於38年至44年進駐此棟洋樓,後也曾供宗親所居住,直至89年,屋主才返鄉居住。此棟洋樓相較於其周邊洋樓的裝飾略顯失色,不僅裝飾度較低,且精緻度也偏低,惟較具特色便是二樓左右兩側牆堵有黨旗和新舊國旗共存,以及因國軍進駐而屋後砌上反共抗俄四字的精神標語。
這次工程獲得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經費補助新臺幣737萬,未來修復完成後,將會開放給民眾參觀,亦會規劃一空間做為導覽室,並介紹浦邊及這棟洋樓,屋主說未來民眾前來參觀時,願意成為東道主介紹引導,也期許來參觀民眾能更了解這塊土地的故事。
文化局長許正芳表示,文化資產對金門來說是很重要的,金門的特色在於有著這些傳統建築,代表某個時代的東西。縣長希望文化資產能深化成常民的生活態度,成為島嶼美學、可傳承的價值觀。把這些美好的東西修復,希望未來能連結、活化、創新,不只是將建築物蓋起來,更能結合觀光、教育、產業,活化地方,帶動地方風華再現。期許施工廠商閎昌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能秉持一貫的專業與品質的堅持,把洋樓修復得盡善盡美、修舊如舊,為浦邊重新燃起一絲火光,能夠再現浦邊昔日輝煌的時光,也期盼透過這工程能喚起民眾對文化資產的重視,而提升縣民的文化素養。盧根陣則建議,不妨結合金大建築系,試著讓學生能參與學習古蹟的修復,將有助於古蹟的保存和文化的延續。
城市因文化而偉大,許局長也希望金門鄉親未來盡量不要於古蹟高度敏感地帶興建起一棟棟新式建築,破壞天際線,讓浦邊有機會成為下個東方布拉格。
活化歷史建築 浦邊何氏洋樓動土
最後更新日期:2019.01.05
日期:2019.01.05
點閱率: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