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主公生日前 牧馬侯祠神像修護完竣
最後更新日期:2020.02.12
日期:2020.02.12
點閱率:140
作者:詹宗翰
庵前牧馬侯祠神像因材質與保存條件隨時日而裂損,於去年請專業團隊進行勘查修護,日前修繕完竣,趕著在恩主公生日前,還眾神像光彩面貌。牧馬侯祠正殿的恩主公及恩主娘,以及兩側的李俊將軍、衛傑將軍、錢都統、王忠翊這六尊泥塑神像,以及兩尊木造神像,都有程度上的裂損。文化局去年會同廟方及金門大學建築系教授,進行正殿泥塑神像的保存維護現勘,確認六尊的泥塑神像及兩尊木造神像的保存現況。文化局委託民間業者進行相關科學檢測,發現恩主公及恩主娘的裙襬表面彩繪部分有結構粉化狀況,錢都統神像脖子上有蛀洞及裂縫,李俊將軍腳踝部分有明顯的裂損痕跡;八尊神像表面彩繪層的污損並不嚴重,大部分都保有原來的顏料層。
修復工作在進行辭神儀式之後展開。在修護作業進行前,對所有的神像進行影像紀錄,並以乾式和濕式清潔分別進行神像的清潔作業;乾式清潔為採用軟毛刷,由上而下清除粉塵及附著的異物,濕式清潔是以清水配合手作棉花棒,擦拭神像上的粉塵或黴菌汙損。六尊泥塑神像表面是在土質外褙紙,最後再進行彩繪,因此修復方式採注射式加固,使表面破損處結構不致持續劣化。八尊神像上的絨球、流蘇、水鑽等配件佚失部分,則以相近材料補齊缺損。錢都統與李俊將軍的裂損部分,分別採用高嶺土加動物膠、含纖維土質或金門在地土質施作,選用的材質同時亦做為斷面縫隙填實黏合材料。木造恩主娘的鳳冠配件、木造恩主公的帽緣和足下金獅等部分的殘缺,依照原材料及工法進行仿作。八尊神像的修復工程當中,李俊將軍的修復被形容為較麻煩,李俊將軍的左腳膝蓋及腳踝有明顯的錯位,內部泥土已呈現碎狀劣損,修復團隊以不鏽鋼棒作為下半身的支架進行加固,再用高嶺土等材質依原貌重塑,因此可謂動了大手術。
修復團隊表示因溼度及日曬會使神像劣化,因此如能將存放神像的空間通風改善,或能減緩劣化速度,文化局表示會經研究後辦理。
豐蓮山牧馬侯祠,又稱孚濟廟,現今所見之四進規模則為清道光廿三年(1843年)時,金門人鳩資重修所成。牧馬侯祠所供奉的主神為陳淵,敕封福佑聖侯。從祀則有助靈夫人、拱靈將軍李俊、輔衛將軍衛傑、都統錢舍人、忠翊王舍人等諸屬神。元代時,曾託夢告知鄉民以避倭寇入侵,同時顯聖跡為鄉民所感,後此事傳至大都,為朝廷所知,便敕建廟祠於豐蓮山麓,賜廟額「孚濟」,敕封其為「福佑聖侯」,並封幽婚陳淵之妻林氏為「助靈夫人」。
牧馬侯祠曾於民國87年進行建築本體的整修,民國107年以水溶性的白蟻防治藥劑化學處理在神像上所露出的蟻道與裂縫;這次則是對殿內的六尊泥塑神像及兩尊木造神像進行修復工作。
庵前牧馬侯祠八尊神像經團隊以科學的方式修復,目前已回復光彩的面貌。(詹宗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