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類別
- 古蹟
- 級別
- 縣(市)定古蹟
- 種類
- 碑碣
「漢影雲根」碣是明監國魯王手書,鑴刻在一塊巨石上的碑碣。由於該石早已崩落,四個字中的「根」字不見,目前只留下「漢影雲」三個大字倒立地上。魯王,姓朱名以海,字巨川,號恆山,又號常石子:為明太祖朱元璋第九子荒王朱檀的第十世孫。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薨於金門,享年四十五歲。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陷袞洲,安王及王子多人殉難,朱以海以第六庶子,初領鎮國將軍;崇禎十七年(1644年)冊封為魯王。魯王生前抗清復明,輾轉東南沿海,長達十八年;其間除了離開兗洲到浙東,以至任監國,前後共七年,又駐南澳三年以外,寓居金門的時間,累計共八年之久,因此在島上留下不少遺跡。其中,以漢影雲根碣最能代表他的慨然之氣。漢影雲根碣位於金城鎮古城村古崗湖南邊的獻臺山(土名東紅山)麓,該處磐石磊砢,林木遮蔽成蔭,石壁苔斑滿佈,氣勢堪稱剛勁磅礡。因此,寓居金門的魯王常遊於此,並摩崖磐石之上。就在地面的凹處,覆著一塊巨石,朝下一面有著深藍色漆的漢影雲三字。字的上方,刻紅印一方,題:「翰墨之寶」。相傳民國十年(1921年),僑商董春波等捐建古崗國小時,無知的石工將「根」字鑿去,而使石碣殘缺至今。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金門社教館館長王秉垣僱工,在石對面另一側,平坦的盤石壁上,描暮仿刻「漢影雲」三字,並由書法家薛祖森補書一「根」字,供人瞻仰,然而也因此常使初訪者莫辨真假。石碣左側有明朝遺臣諸葛倬、吳兆煒、鄭纘祖、鄭纘緒等人所題的詩詠。漢影雲根碣原來就是位於這詩詠石塊的上方,後來不知如何掉落地面,被破壞殘損的。詩詠前誌序:「監國魯王遵澥(即海古字)而南,駕言斯島,揮翰勒石,為『漢影雲根』四窩字,意念深矣。倬等瞻誦之餘,同賦詩誌慨」;詩後落款:「永曆歲次甲午秋仲朔 恭題」。可見這個碑碣乃是明永曆八年(1654年)八月以前,魯王寓居金門時所刻。詩刻的旁邊,約五公尺遠的石壁間,有鄭成功夫人董氏的叔叔,明崇禎進士董颺先所題的草書「闢沌」二字,字跡堅挺秀拔。遊觀臥倒的漢影雲根碣,回想當年魯王的離鄉背井,奮戰四方,為南明赴命,如今卻落得埋骨孤島,榛莽為墟,不禁使人油然而生為他掬淚的無奈與感慨。 原內政部74年8月19日(74)臺內民字第338095號公告指定古蹟名稱「漢影雲根碣」,經110年9月11日「金門縣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審議會110年度第2次會議」決議,於111年1月10日府文資字第1100111844號公告,變更縣定古蹟「漢影雲根碣」名稱,為「漢影雲根摩崖石刻群」,補充古蹟本體及定著土地範圍之地號及面積,並廢止原公告之名稱、位置。
- 公告日期
- 2022/01/10
-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100111844號
- 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指定理由
-
具有保存價值
- 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
- 所屬主管機關
- 金門縣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金門縣 金城鎮 古崗東紅山麓
- 經緯度
- 24.393823 118.312633
- 主管機關資訊
-
名 稱:金門縣文化局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082-325643
聯絡地址: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 土地使用分區
- 都市地區 保存區
- 所在地地號
- 金門縣金城鎮古崗東紅山麓
- 外觀特徵
- 「漢影雲根」摩崖石刻為魯王所題,並留有傳寧靖王之鑑賞方印,距今已超過三百餘年之歷史,雖於民國4年不幸遭雷擊崩落、造成損壞,現存倒臥之「漢影雲」三字,仍見證了魯王寄寓金門時的歷史與心境寫照。鄰近之「漢影雲根詠詩并序」由四位南明遺臣觀覽時所題之七言律詩,詩句內容皆隱喻對魯王之景仰及復國的情懷,其落款年代為漢影雲根石刻之重要斷代依據,再加上東紅山為魯王生前喜愛遊歷之處,由此石刻群所建立的觀覽空間,串聯起魯王、南明遺臣及此區域的歷史連結,具備稀少性、不易再現之特色。
- 使用情形
- 觀光參訪使用
- 現狀
- 開放參觀中
- 所有權屬
-
身份 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 公有 中華民國
- 管理人使用人
-
身份 姓名/名稱 管理人 金門縣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