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蕭蕭顯傳洋樓
最後更新日期:2019.04.23

- 類別
- 古蹟
- 級別
- 縣(市)定古蹟
- 種類
- 宅第
蕭顯傳生於1883年(清光緒九年,癸未年),卒於1952年(民國41年)。在1901年18歲時前往新加坡謀生,從事航運行業。1924年(民國13年)致富後回鄉,於1917年前後(民國六年)興建了東蕭14號五腳基洋樓併前落。託蕭顯回督造,於民國14年完工。 根據蕭氏族譜的記載,1925年(民國14年)建造家廟時,地理師相中的地點之部分格局,已被蕭顯傳所蓋的洋樓遮擋。由此可見,蕭顯傳洋樓興建的年代早於家廟。 蕭顯傳27歲時與弟蕭水撰分家,因出洋謀生,無法在家務農,故將其先父遺產、田園及舊厝全部贈與其弟水撰,蕭顯傳僅留大孫園。 蕭顯傳49歲時將船主職移交其兒清舟接管;清舟19歲接船主職,32歲時遭日軍殺害;民國35年顯傳再接任其兒輕舟的船主職。 顯傳孫女秀娥1930年出生於該洋樓,於三歲時隨家人移民至新加坡,目前88歲。孫兒古木於1935年亦出生於新加坡。顯傳生前分別於民國三十年(59歲)於民國三十五年(64歲)立有遺囑,交付其孫古木及媳婦楊雪李收存。 蕭顯傳洋樓興建之後,顯傳僅短暫回鄉,平日交由鄉人代管。蕭顯傳在新加坡過世,有兩子蕭清舟、蕭雲南,目前後代皆在新加坡,洋樓產權由黃素琴女士所有。
- 公告日期
- 2019/01/16
-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800057391號
- 公告公文
- 評定基準
-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指定理由
-
蕭顯傳洋樓為民初興建之洋樓,代表著典型的金門僑匯建築史,見證下南洋先人回饋鄉里並照顧族親之聚落發展脈絡。五腳基洋樓之泥塑,如龍、麒麟、蝙蝠、花草等圖騰,具高度歷史與藝術價值。其與隔壁蕭顯紀洋樓併立在東蕭聚落,時值中西合併轉型期,營建工法在建築技術史上有其特殊性,體現了彼時營造技術流派特色。此五腳基洋樓之建築配置及其建築裝飾藝術,具稀少性,在金門已不易再現。
- 法令依據
-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7條第1項。
- 所屬主管機關
- 金門縣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金門縣 金沙鎮 東蕭14號
- 經緯度
- 24.487855 118.423468
- 主管機關資訊
-
名 稱:金門縣文化局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082-325643
聯絡地址: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 土地使用分區
- 都市地區 其他使用區 自然村專用區
- 所在地地號
- 金沙鎮陽宅段501地號
- 外觀特徵
- 建築整體格局皆為五腳基洋樓併前落,面寬16.70公尺,總長23.72公尺(五腳基洋樓長度為12.40公尺),五腳基洋樓為雙坡屋頂帶前磚坪(外廊),前落屋頂為磚坪。前落仍可見昔日作為軍中特約茶室之隔間牆。
蕭顯傳洋樓立面,一、二樓亦為五座拱所形成,因坍塌嚴重,外觀仍可見許多裝飾構件,如正面仍見許多泥塑,有龍、麒麟、蝙蝠、花草等圖騰。二樓側面窗楣有象徵多子多孫南瓜泥塑及吉祥圖騰的螭虎泥塑。正面一樓廳門上方有堂號「古榮衍派」,兩側聯對「輪奐聿新延錫古」「門庭卜舊托居榮」;二樓廳門上方有堂號「古榮衍派」,兩側聯對「古州鍾靈太武開屏呈秀氣」「榮華有兆鵲山附星報佳音」,於側面山牆脊墜使用老鷹、雙旗泥塑圖騰裝飾。
- 室內特徵
- 本棟建築興建時,社會時局仍動盪不安,故於屋內各房間增設槍口。
- 使用情形
- 目前無人居住,內部坍陷。
- 現狀
- 殘破荒廢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