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管整絃大會登場 連綿4小時曲目不重複
最後更新日期:2023.11.27
日期:2023.11.27
點閱率:1863
作者:李增汪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南樂研究社、金沙絃管社共同承辦的「金門縣南管整絃大會」,昨日下午1時起一連4個小時,在金門縣立體育館一樓視聽室舉辦。會中,邀集金門地區南管館閣與臺北華聲南樂團連袂演出,各館曲目不重複,盡展精采曲藝。金門縣文化局局長呂坤和表示,前幾年受疫情影響,無法舉辦全縣性南管整絃大會,如今疫情過去,再度恢復舉辦,因文化局演藝廳封館整修,只能在體育館辦理;而在南管樂音為小眾音樂,最適合走入社區,就是最棒演出場域,並剛在文化部舉辦「匠心技卓112年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由部長史哲親自頒證,授證者之一的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李清海,是繼莊西勢、翁水千之後,金門地區第三位獲「人間國寶」的殊榮。今天也和金門南樂研究社一起演出,相當難得。
呂坤和表示,希望藉由此活動提供各館閣切磋樂藝的機會,帶動南樂的學習風氣,讓南管音樂傳承不輟。
文化局表示,傳統南管整絃大會演奏需遵循著「排門頭」方式進行,藉由「過枝曲」的演奏,連接各種不同門頭之樂曲。現今館閣打破「排門頭」傳統,改以「泡唱」方式接唱,各館演奏曲目皆不重複,一展精彩曲藝。會唱以「起指」、「落曲」、「煞譜」三部分進行,會中起指由各館閣帶來出庭前,緊接著落曲由各館閣接唱,演唱近二十曲目,最後煞譜演奏三疊尾。
今年演唱的曲目都是各館閣精心挑選、積極演練,演出精彩萬分,參與會唱的更有洪天映、李清海、陳金潭、陳榮泰、吳鼎仁等人,都是歷年金門縣文化獎得主,其中,李清海更是「人間國寶」,獲得今年文化部「認定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
文化局指出,金門有七個南管館閣團體,其中有三個歷史久遠的老館閣,分別是浯島城隍廟的「金門南樂研究社」、沙美的「金沙絃管社」、斗門的「斗門南樂社」,但成員大都年紀古稀。近十餘年來成立的館閣,如金城「金門樂府傳統樂團」、烈嶼「群聲南樂社」、沙美「浯江南樂研習社」、碧山「仙洲南薪傳南音社」,青壯成員,已成中堅主力,而「金門傳統音樂館南管班」、「榜林社區南管班」、「下莊社區南管班」相繼成立,培育南管愛好者,積極演練,若能繼續傳承下去,金門的傳統音樂仍然大有可為。
文化局也指出,除了昨日登場的「金門縣南管整絃大會」,文化局今年也推動「金門話」,更協調教育處積極安排「南管」走入國小校園,藉由這些操著標準金門鄉音的長者,將金門話以南管音樂的方式推廣校園,向下扎根。「南管」與金門鄉土語言相結合,是金門傳統音樂的原生種,也歡迎喜好傳統音樂的朋友,大家一起來參與。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南管體現了古代雅樂的審美思想。在南管合奏中,樂器各司其職,以多層的陰陽結構,相輔相續。各樂器之音皆細緻可辨,無相奪倫。典型的編制為琵琶、三絃、洞簫、二絃、拍(板),合稱上四管。曲目既有純器樂曲,也有「絲竹相和、執拍者歌」的奏唱曲。在閩南地區作為核心音樂,應用於各處,例如道教、佛教的儀式音樂,和戲劇音樂等等。
南管於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無形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現今流傳於中國的廈門、泉州、漳州,以及臺灣、東南亞的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
傳統文化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綜合素質,促進社會穩定,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同時,當代社會的傳統文化和政治、經濟相互融合,和科技發展聯繫緊密,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很大推動作用。可以說,源遠流長的金門傳統文化,是縣民團結的紐帶。在當前歷史條件下,弘揚和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金門」的重要內容。
金門縣文化局於104年成立「金門傳統音樂館」,傳承金門傳統音樂藝術與文化,目前每周一、周三、周五晚間皆有活動辦理,每周一烏克麗麗彈唱交流、每周三絃樂交流、每周五歌謠彈唱交流,皆免費提供民眾學習,金門地區在金城地區有金門南樂研究社、金門樂府傳統樂團、金沙地區有金門浯江南樂社、金沙絃管社以及仙洲薪傳南音社、烈嶼地區有烈嶼群聲南樂社等六社團,有興趣的鄉親們都可以加入社團學習。
「金門縣南管整絃大會」在縣立體育館舉辦。(李增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