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和它的文化路徑 導向烈嶼西方人文景觀
最後更新日期:2024.08.12
日期:2024.08.12
點閱率:48
作者:莊煥寧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策畫執行的「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運籌機制計畫」,持續深耕地方人文景觀及歷史敘事之探究,其中「博物館和它的文化路徑」的系列活動,以「烈嶼鄉文化館」為中心,連結到西方佛祖廟、西方市街,通過「談古說今:烈嶼西方的人文景觀與歷史敘事」的引路活動,深刻地認識烈嶼風土文化,進而帶動未來風土經濟學的地方創生之機會。活動於8月10日下午在烈嶼舉辦,現場約有30位民眾參加。現場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吳俊芳助理教授主持,文化局局長呂坤和致詞時,除表達對於金門文化發展的願景外,也利用七夕的歲時節令說明了金門的「七娘媽」的民俗文化。
引路課程由第四屆「金門文化獎」得獎人林馬騰老師開講。他指出,講述本館成立迄今已18年。自民國90年起至95年完成,從資料收集、分析建檔、展場規劃、軟硬體設施等改造,受到當時的文化建設委員會及烈嶼鄉公所的支持,才能成就金門唯一鄉鎮級的地方文化館。而館藏文物是經由當地志工、鄉民等捐獻或借展而來;甚至是從鄉公所清潔隊回收整理的文物。林馬騰說,這是一座垃圾堆到博物館的艱辛發展過程。同時,烈嶼鄉文化館是昔日鄉公所改建,館舍相關的硬體條件有待精進,以因應民國111年大橋開通後,帶來的人潮。目前烈嶼鄉文化館已經是地方入口博物館,未來的角色將會更為重要。
地方文史專家林志斌老師帶領學員到西方聚落的西方佛祖廟,通過佛祖廟的傳奇、林天助大師精緻的壁畫,連環式呈現忠孝節義主題故事,以及說明西甲聚落組織、聚落勝物鎮風制煞等故事,勾勒出金門烈嶼獨特歷史紋理與人文風貌。吳俊芳老師也向學員補充韓國釜山彩繪屋的特色,並與西方市街的軍事彩繪進行比較,同時也藉由這些彩繪作品來介紹西方「戰地一條街」的烽火歲月歷史故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江柏煒教授進一步補充西方市街的特色,同時回顧金門不同歷史時期的市街形成,包括金門城北門外明遺老街、沙美市街、後浦模範街及新市、陽翟、料羅、下莊等市街的演變,進而提出市街的再生重點應是產業創新與人才的培育。
活動的最後則在西方市街上走訪成功轉型經營店家,除了實地了解其經營狀況,也讓參與民眾學員品嚐在地的傳統點心「桶餅」,及認識新住民越南咖啡餐飲。
本次活動中,除了在地鄉親民眾之外,也有幾位參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實習的大學部學生、研究生參與,他們來自臺師大、臺灣海大及金門大學。活動結束後,參與學員表示,這項活動啟發了他們對於烈嶼西方聚落歷史文化的理解,也開始思考地方創生如何落實策略方法。而「博物館和它的文化路徑」是一種創新的、整合性的文資保存、空間活化、人才培力、產業振興的行動計畫,進一步實現了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的社會效益及公眾參與文化平權目標,並提供金門更具產業價值、更具魅力的文旅行程。
「博物館和它的文化路徑」的系列活動在烈嶼舉辦,認識烈嶼風土文化,文化局局長呂坤和出席參加並和參與者合照。(臺灣師範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