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詹宗翰
暴龍(Tyrannosaurus),又名霸王龍,是巨型獸腳類恐龍。其身長估計可達13公尺,臀部高度約4公尺,體重約6.8公噸。暴龍擁有肉食恐龍中最大的咬合力,咬合力將近6公噸,相當於一隻大象的重量。
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是白堊紀至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種群之一。其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整個西部地區、加拿大西南部,其中又以美國的化石為最多。
暴龍是二足、肉食性恐龍,擁有大型頭顱骨,並藉由長而重的尾巴來保持平衡。如同其他獸腳類恐龍,暴龍的頸部呈S形彎曲,但較短、較健壯。暴龍的頭顱骨長度是脊柱(髖骨到頭部)的一半,顯示牠們的粗短頸部必須充滿強壯的肌肉,才能支撐巨大的頭部。與身體相比,暴龍的前肢非常小。長久以來,暴龍的前肢被認為只有兩指,但近年的兩個研究,發現暴龍有額外的小型掌骨,可能代表已退化的第三指。
就身體與後肢比例而言,暴龍的後肢卻是獸腳類恐龍之中最長的之一。暴龍的後肢強壯,每隻腳各承受約半隻大象的重量。腳掌只有三個腳趾接觸地面,蹠骨離地。腳後另有一上爪。暴龍的中蹠骨狹長,與兩側蹠骨形成夾蹠型態。踝部關節呈簡單的絞鍊型態;而穩固的踝部使牠們可以在崎嶇的地面行走。
暴龍的尾巴大且重,長度約與身體相當,有時包含超過40個尾椎骨,可與頭部與身體保持平衡。為了平衡暴龍的體重,牠們身體的許多骨頭是中空的。這可以減輕身體的重量,同時維持了骨頭的強度。
如同其他暴龍科恐龍,暴龍的牙齒前後緣呈鋸齒狀。此外,暴龍的牙齒為異齒型。前上頜骨的牙齒屬於鑿狀牙,牙齒間緊密排列,橫剖面為D形,後側有明顯的稜脊,牙齒向後彎曲。D形橫剖面、後側明顯稜脊、與往後彎曲的特點,減低了暴龍咬合時牙齒陷入獵物身體內的可能性。後段的牙齒較為粗壯,外型類似香蕉,牙齒間空間較寬,也有明顯的稜脊。上頜後段牙齒較下頜後段牙齒更大。目前所發現最大的暴龍牙齒,包括齒根在內有20公分長。在其他恐龍身上發現的大型齒痕,顯示暴龍的牙齒可刺穿堅硬的骨頭。暴龍在擁有恐龍之中最強大的咬合力之一,也是咬合力最大的動物之一。經常發現暴龍的受傷或斷裂牙齒,但與哺乳類不同的是,暴龍科的牙齒是不停成長、替換的。
暴龍的食性、生理機能以及移動速度仍在爭論中,暴龍被認為是種掠食動物,以大型食草恐龍為食,但也有少數科學家認為暴龍是種積極的食腐動物。雖然目前有其他獸腳亞目恐龍的體型比暴龍更大(例如棘龍、鯊齒龍、南方巨獸龍等),但暴龍仍在最大型的巨型肉食恐龍名單之列,亦是最著名的陸地掠食動物之一。
【古生物特展系列】 暴龍 13公尺高 為巨型獸腳類恐龍
最後更新日期:2019.02.13
日期:2019.02.13
點閱率: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