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廟講堂 許氏宗親談源流發展
最後更新日期:2019.10.31
日期:2019.10.31
點閱率:3738
作者:陳麗妤
文化園區管理所為彰顯博物館聯結兩岸宗族情,並串聯鄉鎮常民生活文化記憶及資產典藏,進行「宗祠家廟」影音紀實。日前進行第八集許氏宗親會影音訪談,邀請許氏宗親會理事長許秋霖、總幹事許燕輝等多位許氏宗親代表受訪,暢談金門許氏源流發展,以及有「同安第一人」之稱的「會元傳臚」許獬等后湖先賢之事蹟。許氏宗親會也表示,歡迎兩岸許氏宗親於今年11月18日(農曆10月22日)參加宗祠重建奠安。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進行「宗祠家廟」影音紀實,日前錄製第八集許氏宗親會,邀請金門許氏宗親會理事長許秋霖,率同許氏宗親會前理事長許庸文、常務理事許永富、許乃祥,理事許丕文、許進乾、許加栽,總幹事許燕輝,於金城南門里的許氏家廟內受訪,暢談金門許氏源流發展及有「同安第一人」之稱的明代后湖先賢「會元傳臚」許獬的事蹟。
許氏宗親會理事長許秋霖在訪談中表示,金門許氏宗親會於1967年成立,是珠浦派系五十郎公派下的宗親組織,分為深井頭、東厝房、大小前廳、後翰房、西宅房共六房。始祖為忠輔公,分居金門後浦、后湖、官裡、山前、庵前、舊金城、榜林、小徑、新市、料羅、金沙、浯坑、官澳及烈嶼東林、湖井頭等處。明崇禎二年遷徙澎湖及台灣各地。如來自澎湖的前考試院院長許水德祖籍就是金門。
總幹事許燕輝是年輕一輩熱心參與宗親事務的代表人物。他表示,每年清明與冬至都舉行隆重祭祖儀式,晚上在家廟內「食頭」並頒發宗親子弟獎學金與獎狀。近幾年宗親會也積極與大陸福建廈門、同安、翔安區大嶝、小嶝、漳州開發區大徑許厝村、龍海沙壇、湯洋、詔安等地展開兩岸宗親互訪,盼藉宗族文化流聯誼,弘揚祖德。另外,也有愈來愈多的年輕許氏子弟參加宗親會及宗祠家廟事務,藉以做好宗族傳承和宗族意識的建構。
許加栽也表示,坐落在金寧鄉安岐村的許氏家廟於清咸豐年間始建,奉祀山灶四十八郎公、安岐開基祖四十九郎公(許貽遠),於1976年重建,是一棟三間張磚石木結構、青石精雕細刻的仿古建築。堂號為「太岳傳芳」,燈號為「瑤林衍派」。
理事許丕文,同時是后湖許氏宗親會理事長則談起先祖,出身金門后湖的明代萬曆「會元傳臚」有「同安第一人」之稱的許獬事蹟。許丕文指出,金門有句俗諺「品德黃逸叟、文章許鍾斗」,其中「許鍾斗」指的就是翰林編修許獬,曾有一宅在金城後浦為其讀書處名為「叢青軒」即為後來清代康熙的金門鎮總兵署所在地,其自勵名言傳世為「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幹天下第一等事業,幹天下第一等事業,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許獬當年從明朝留存至今的線裝書,目前已由后湖許氏宗親會社保存櫃珍藏及與金門大學合作進行數位化典藏。
最後,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表示,金門島內宗祠家廟是鄉鎮同姓住民活動和重要文化核心資產,極具保存及傳承特色,數量多且密度高,是典型閩南宗族文化資產,也是常民生活信仰中心,也讓金門獲得「閩南文化基因庫」美譽,兩岸研究宗族和宗祠家廟文化專學者都選定來金門採擷和學習取經。因此,園區持續推動「家廟講堂」影音訪談計畫,以彰顯博物館與鄉鎮聚落,宗族、宗祠家廟文化及未來的文化旅遊之間的串聯。園區也特別感謝金門各宗姓宗親會的支持與協助才能順利進行,期盼藉以讓年輕一輩透過宗長的訪談敘述,更了解宗親和宗祠家廟傳承的事務,進一步連結兩岸閩南各姓氏宗族情誼。
金門文化園區「家廟講堂」影音訪談,第八集邀請許氏宗親會理事長許秋霖、總幹事許燕輝等多位許氏宗親代表受訪,暢談金門許氏源流發展。 (文化園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