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明清暨當代青花瓷 佛光山展出
最後更新日期:2019.03.27
日期:2019.03.27
點閱率:789
作者:詹宗翰
金門擁有豐富瓷土礦產條件,更擁有全台唯一官窯金門陶瓷廠,25日金門文化局與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聯辦「浯島瓷輝.藝韻青花—金門明清暨當代青花瓷典藏展」,此次金門縣文化園區以青花瓷為主題,在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舉行開幕式,除增進藝術文化交流外,更提升兩館藝文內涵,期盼大眾透過展覽了解傳統陶瓷工藝,感受瓷器之美。金門縣政府文化局與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聯合舉辦「浯島瓷輝.藝韻青花」金門明清暨當代青花瓷聯合展覽,於25日上午10時30分假該館第一展覽廳,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主持,隆重舉行開展典禮。如常法師表示,在2016年「兩岸博物館新能量價值論壇」與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盧根陣所長結下好緣,更間接促成此次展覽。青花瓷在明清時期發展最為成熟,而金門在1963年創設金門陶瓷廠,是全台唯一的官窯,發展至今已成陶瓷工藝薈萃之地,是重要文化遺產。
如常法師指出,此次展覽有兩層涵義,第一是佛陀紀念館與金門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於2017年八月締結友好博物館,可以把金門當成文化交流的出口,讓更多人看到金門;第二層涵義,則是藉由展品到佛館展出,與全世界的遊客結緣,讓更多人發現陶瓷的美。如常法師也預告,四月終將有「慈悲擺渡─德化陶瓷藝術展」,屆時民眾可來館參觀德化白瓷與金門青花瓷,一覽文化饗宴,大飽眼福!
金門,高嶺土的原鄉;高嶺(Kaolinite)一詞源自中國江西景德鎮東北的高嶺村出產、可以製瓷的灰白色粘土,以細粒、色白、化學性質穩定特性而具有特殊價值;金門島的母岩體為花崗岩,易受風化作用轉變成高嶺土;金門的瓷土、長石與石英等陶瓷原料蘊藏量豐富,有利陶瓷藝術之發展。
緣於金門瓷土質地優良,天然條件佳,政府配合開發金門高嶺土並促進工業發展、繁榮地方經濟,於民國52年創設金門陶瓷廠,發展至今已成酒器與陶瓷工藝薈萃之地,在白地青花、鬥彩、浮彩、刻繪及結晶釉等藝術表現上光彩奪目,當中以青花瓷最為穩定、最具潛力以及最具有未來性;此外,金門的藝術人口眾多,才華洋溢,文化密度高,先賢提攜後輩不遺餘力,而在國際上頭角崢嶸者亦不在少數,尤其官方與民間皆能重視藝術發展與交流,期使金門成為亞洲的藝術重鎮。
許正芳局長致詞表示,特別代表縣長楊鎮浯感謝佛館給予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長年協助指導,促成此次展覽一個美好因緣;2017年佛陀紀念館與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結為友好館,也擬定兩館交流計畫,感謝佛館給予持續關心指導,也非常關心彼此交流計畫進行,經過大家一點一滴的努力,才促成此次展覽;這也是金門博物館第一次跨海展出,意義重大有三:1、見證歷史:本次展出內容包含70件館藏青花瓷精品,有50件明清瓷器、20件當代創作,可謂「見證歷史」;金門位於九龍江口外,曾是閩南陶瓷海上交會區域,青花瓷集工藝與美學之大成,是歷史上最具特色器物;明清時期青花瓷胎質溫潤樸雅且形式豐富,受各國喜愛,也透過福建廈漳泉海上航路輸往世界各地,這50件館藏正說明金門見證此一「海上陶瓷之路」重要歷史,而彌足珍貴。2、文化傳承:其當代20件展出,由104年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特別為紀念金門建縣百年,結合當代藝術家,由於創立於民國52年金門陶瓷廠是中華民國唯一官窯,精心創作,凸顯了時代在地精神,亦展現當代陶瓷工藝在青花瓷史佔有一席之地,其代表著一種文化與藝術結合,意於「文化傳承」精神展現。3、深化交流:此次展出為深化交流,認識金門;藉由此次跨海特展,除了加強兩館交流,也希望這次跨海特展,能夠藉由佛陀紀念館的重要地位,協助行銷金門,也讓海內外朋友更認識金門的歷史與文化。「這是一趟感恩與學習的旅程。」
許正芳進一步表示,這趟特展,內心當作感恩與學習特展,滿滿感恩,是一次重要學習與「感恩」;感恩佛陀紀念館與如常館長長期對金門協助;此次佈展,諸位法師與佛光志工的專業與用心,也讓我們收穫滿滿;相信藉由此次「佛光慈輝」加持,讓我們博物館同仁對於打造閩南文化園區為金門「文化入口,觀光起點」願景更具力量與信心。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暨歷史民俗博物館所長盧根陣表示,105年受到佛光山開山始祖星雲大師啟示「閩南文化是金門的瑰寶」,及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的知遇協助,雙方得於106年締結為文化友好博物館,此次「浯島瓷輝、藝韻青花」金門明清暨當代青花瓷首度渡海特展,賦予了三種文化因緣,其一「金門與歷史結緣」,見證了華夏海上絲綢之路先民們的開拓包容精神;其二「金門與高雄結緣」,見證了島嶼與城市的跨域合作精神;其三,「館與館的友好結緣」深悟了博物館追求社會祥和,弘揚善靈的人本精神;讓此次展出更加圓滿,共同見證先民積累的文化資產及其背後更顯重要的無形意涵。
盧根陣進一步表示,任何一個產業文化,必須建立自己的一分核心價值,也就是它的「信仰」跟「靈魂」,再對比他在佛館所看到的「以人為本」、「與人為善」,他開始思考閩南文化在金門的力量;在此藉以青花瓷器上的牡丹、蝴蝶、壽山圖文寄予「文化長河、富貴長春」為文化,呈現豐足的交流與友誼!祝福眾人「平安吉祥、富貴長春,與佛同行、雲水三千」。
「在我的心裡,金門是一個活的博物館。」臺灣史前博物館館長王長華表示,此次展覽充分展現金門的文化底蘊,不但看見金門豐富創作功底,更能讓遊客進一步了解金門從明清時代,隸屬泉州府的金門碗青,也就是用以煉製青花料的鈷土礦已被開採使用。王長華進一步指出,大坌坑文化是臺灣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其命名雖來自首次發掘出該文化器物的大坌坑遺址,但是該文化卻廣泛分布於臺灣全島各地,以及廣東、福建沿海地區,年代推測距今七千年至四千七百年間,可見在史前時代,金門就已經是兩岸之間十字路口。
許正芳局長代表金門楊鎮浯縣長致贈「諸事大吉」紀念盤予佛光山,由如常法師代表接受,並回贈感謝狀及「弘一大師‧豐子愷護生畫書畫集」、「諸事吉祥-武強年畫藝術展」等數本書籍;開幕式前,並由赤子心教師樂團指揮擢駿帶來中國笛獨奏演出「青花瓷」。
與會者尚有佛光山新馬泰印地區總住持覺誠法師、中華福報推廣協會名譽理事長陳順章伉儷、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顧問徐天福伉儷、金門縣政府派駐南區服務處主任蔡忠盼、段宜君、高雄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陳德順、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根寶、屏東縣屏東市金門同鄉理事長楊恭淼、臺南市金門縣同鄉會理事長陳瑞華、臺南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許建國,整個會場蒞臨參加鄉親來賓近220人,其中學校校長與各類藝術家為數甚多,且有多位來自金門學者專家,現場熱絡情形像似是一場金門人的重要聚會,同時各會均以整齊劃一會服來突顯團隊精神,確實吸引了不少現場目光,亦帶來熱鬧高潮氣氛。
「浯島瓷輝.藝韻青花—金門明清暨當代青花瓷典藏展」,展期自3月24日至6月23日,金門縣文化園區歡迎鄉親父老攜伴至佛陀紀念館參觀,讓金門觀光、文化底蘊發光發熱,讓群眾更認識金門、更了解金門,同時也讓旅台金門鄉親看見浯島真的很美。
「浯島瓷輝.藝韻青花—金門明清暨當代青花瓷典藏展」刻正假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出,展出金門縣文化園區館藏青花瓷。(文化園區提供)